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程景伟 胡田甜 浏览次数: 4
发布时间: 2022-01-28T08:16:12Z
玉琮 南越王博物院 供图
“发现良渚”展览26日在广州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开幕。展览由南越王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博物院主办,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协办,展出296件(套)精美文物,其中一级文物11件(套)。
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支考古学文化,距今5300年至4300年,以杭州市良渚、瓶窑两镇为核心,分布于以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为中心的面积达3.6万余平方公里的广袤区域。因该文化首先发现于良渚,1959年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将之命名为“良渚文化”。
“发现良渚”展览是南越王博物院“发现系列”展览继“发现邢窑”“发现越窑”之后的第三展,此次展览通过“文明之邦”“神王之国”“古今之路”三个单元,引领观众进一步了解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
此次展览创新性地使用了“实物+数字”双展览结合的形式,单独设置影像展厅,将良渚古城与水利系统的营建向观众娓娓道来;同时,展览与多媒体深度结合,以丰富的视频资料搭建虚拟展厅,观众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通过视频一睹5000年前水乡泽国的风采。
在良渚社会,玉器用于标识拥有者的身份和地位,维系社会政权组织的有序运行。以琮、璧、钺为中心,良渚先民设计出一套区别阶层、标识身份、反映等级的玉礼器系统。记者注意到,此次展览展出的一块玉琮,是良渚文化的典型玉器,形制为外方内圆的柱形,上下穿通。
该展览有关负责人指出,良渚先民创造了统一的精神信仰,“神徽”是良渚玉器图案的母题,也是良渚先民共同尊奉的神祇,它以玉琮为主要载体,以各种形态在玉器上被大量表现。
良渚玉器上常见的“神徽”图像,即为“神人兽面纹”。此次展出的一块玉器上的“神徽”微雕,则反映了良渚玉器的琢制工艺水平,也代表了同时代玉器的最高水平。在该微雕中,良渚工匠在0.1厘米的宽度内刻划了5道线条,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