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2

范景中:“出位之思”的价值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范景中 浏览次数: 1196

发布时间: 2021-01-25T10:04:49Z


公仆(书法) 136×68厘米 二○二○年 阎秉会

所谓“出位之思”,雕塑不安心于雕塑,总想到别的艺术当中跑一跑;书法也不安于书法,也想到其他艺术类型中“客串”一下。总想越出自己的位置,超越本身,这是很有意思的。1766年莱辛的著作《拉奥孔》影响很大,后来成为美学的代名词。其中讨论了绘画或者造型艺术与诗歌表现同一个题材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界限在哪里。从文学的角度谈了谈造型艺术和文字艺术,或者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区别。后来雕塑家希尔德勃兰特出版了《造型艺术中的形式问题》,谈到了雕塑的平面性。他谈的形式问题影响很大,从那时候就开启了形式讨论的起点。

我们对雕塑的主要观念大多从西方而来,因为中国的雕塑家一直被当成工匠,地位很低,所以他们没有什么发言权和理论、观念供我们借鉴、参考。今天看这些雕塑与书法的创作探索,从美术史的角度来看,给人很多启发。

美术馆的大门口,是何勇用竹子做的雕塑《永字八法》,这就是雕塑想越位,越到书法这里了。于是我们可以顺着这个来思考《永字八法》的问题、思考书法上的一些问题,也思考竹子、毛笔、墨、炭、纸的关系。这个展览里面有很多作品让我想到雕塑和书法的关联。比如阎秉会,他非常有重量感的书法,一下子让我想到了希尔德勃兰特强调的,雕塑一定要有体积感、重量感,他让你往宽处看、往高处看。他说他自己的雕塑经验就是先从素描开始,从一个平面的浮雕开始,然后一层一层地递进。他做了一个比喻,他说你给一个人做雕塑,把这个人夹在两个玻璃板之间,一层一层、一个平面一个平面地向里面深入,每深入一层的时候都是在展现一个平面。这种观点不知道现在的雕塑家还用不用,我觉得很有意思。他强调了埃及石材的方块的、立体的感觉。希尔德勃兰特是从埃及的浮雕中找到了灵感。恰好有些书法家可能也从埃及那找到了灵感,比如刘彦湖的《金字塔》和图章,令人觉得跟埃及的浮雕有关系。

罗丹是米开朗基罗以后最吸引人眼球的雕塑家。罗丹雕塑的观念跟希尔德勃兰特正好相反,罗丹说他的老师教他雕塑:“你每次做雕塑的时候,都要觉得雕塑突起的地方都是向你扑过来,这样雕塑才能从内部爆发生命。”这种观念让我们看到有些书法家是不是也从平面的纸张中让它跃然而起。比如,这次展览中书法家张羽翔把他的书法用影像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些都是非常有趣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