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2

出入古今·蔡大礼艺术展将亮相中国国家画院

来源:网络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1380

发布时间: 2021-04-15T16:41:22Z

飞鸿紫砂平台,邀请展

总 序

走过充满韧劲、共克时艰、收获满满的2020,我们迎来了满是希望、生机勃勃、重启新程的2021。2021既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党的100周年诞辰。在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特别谈道:“大道不孤,天下一家。”他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语汇,高度概括地表达了全世界人民在“经历了一年来的风雨”之后的共同心声——“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体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作为中国儒道文化中的核心概念,“道”的理念和对它的追寻,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己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与基因,成为我们安身立命的世界观和人生哲学的一部分。在道家文化中,“道”可以理解为大自然或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在儒家文化中,道含有“仁”“忠恕”之意,从某种意义上说,大道,代表着古代政治的最高理想——大同。在《礼记·礼运》中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意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这叫做理想社会”。“不孤”则出自《论语•里仁》,所谓“德不孤,必有邻。“意为”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与其相伴”。以“大道不孤”为主题,旨在表达我们始终遵循与坚守“大道”的初心和决心,也意图传递我们始终与全世界人民风雨同舟、命运与共的信念与信心。同时也意在传达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之间一种以艺传道、以艺接力、志同道合、薪火相传的精神。

文艺是时代的先声与号角,艺术家是“培根铸魂、守正创新”,以明德引领时代风尚的主力。中国国家画院作为国家级美术创作研究机构,作为中国美术的“国家队”,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繁荣中国美术、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在注重艺术本体创作,关注现实和时代、紧跟国家各项重大政治活动和重大的历史事件节点,以及常态化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三方面开展学术活动,逐渐强化“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发展理念,坚守精品意识,坚持立德树人,推动艺术创作高质量发展。努力以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歌颂伟大新时代的变革与发展,用真正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

此次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以个展的形式,展出院内中青年艺术家群体的创作成果,形式、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展览以“大道不孤”为主旨,就是要鼓励艺术家们在弘扬艺术大道的同时,不断探索、追寻,交流、互鉴,携伴攀登、弘扬正气,培根铸魂、守正创新,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创作要求,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精品力作,为当代文艺事业的繁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除此之外,在2021年,我们也还将由各个专业所组织山河锦绣、国泰民安、千秋伟业、时代画卷、百年风华、和顺致祥、不负韶华、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等主题性展览,为中国国家画院建院40周年交上满意答卷,为党的100周年生日献礼,也为“十四五”的新征程迈好关键性的一步。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


自序

我的学书经历很普通,与大多数人一样从唐楷柳公权入手,那个时代可以见到的古代书迹无非颜柳。我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学习柳公权,后来又用了同样的时间摆脱他,可谓费尽周折。因为,我不能满足于做一个只会写柳体美术字的“书法家”。

固然,柳公权严谨的法度和细腻的技术是楷书的极致,高度成熟的艺术其影响力、约束力也是很强大的,如果你不能走出来,就不可能有机会去寻找自己,寻找自己心目中的书法,寻找自己想要通过书法表达的东西。那么,十几年的唐楷学习白白浪费了时间么?也没有,在日后的书法实践中,我体会到了柳公权书法的赐予,一副清刚端正的骨架,几分敏感又稳定的笔下感觉。

晋唐是中国书法史上一道重要的分水岭,古人所谓“古质而今妍”,正是书法书体完备成熟,技术技巧(法度)完备成熟,审美发生重大转变的时间节点;基于我个人对书法史的认知与判断,把学习取法的范围指向晋唐以前,向成熟化标志出现之前的传统追根溯源,寻找传统蕴藏的生命力,剖解传统的递嬗衍变,努力在学习中发掘传统的精神内核。

这次展览是我近期的一些思考与心得,由于准备仓促缺乏一点系统性:书法方面最好的收获莫过于章草的学习,打通了隶草之间的渊源关系;篆刻方面除了继续篆隶书法的强化与支撑,加深了刀法的理解,有些变化和探索;造像印则是全新的领域,是造型与概括能力的一次锻炼,也是传统造像要素传承与发扬的有益尝试。

感谢展览的主办方中国国家画院,感谢为展览筹备付出的各位朋友,感谢所有光临展览的师友和同道。